祁东廉评:撤销廉政账户 让腐败没有退路
2019/9/5 9:20:59 来源:祁东纪检监察网 作者:祁纪 录入:祁纪
近日,湖南省纪委印发《关于撤销廉政账户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8月6日起,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统一撤销“廉政账户”,并对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进一步严明纪律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的,一律先免职后处理。对因特殊情况未能拒收的红包礼金,应当自收到之日起10个日上交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并作出情况说明。 何为“廉政帐户”? 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用账户,又称“581(谐音‘我不要’)”廉政账户,旨在让党员、干部上交其收受的无法退回或不便当面拒绝的现金、有价证劵。这一制度的推行为党员干部上交无法退回或不便退回的礼金建立了一条“绿色通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廉政账户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有的对送礼者来者不拒,转身交到“廉政账户”以博取廉洁名声;有的把“敢收、能收”的贿金留下,“不敢收的”上缴;有的收受贿赂后,一听到“风声”或者感觉“苗头”不对时,就抢在调查之前把赃钱上缴“廉政账户”,以“主动上缴”换“廉洁”;有的对收受的贿赂选择性上交,一旦哪方面问题暴露,就拿部分上缴款项的事实及凭证做挡箭牌,企图蒙混过关……如此种种,都偏离了初衷。 据媒体报道,此前已有湖北、四川、贵州、广东、重庆等省市已经撤销了廉政账户。众多省市撤销廉政帐户释放的是“越来越严”的信号,指向的是一种没有丝毫含糊,不存在任何模糊地带的全新生态,旗帜鲜明地提醒党员领导干部——反腐没有“缓冲区”,执纪不管“挡箭牌”。 “廉政账户”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廉政建设与时俱进的生动实践。随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党纪党规的颁布实施,反腐的攻坚战从末端惩治逐渐前移到源头预防。比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八条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由此可见,“廉政账户”的设立存在着与党纪党规不相匹配的问题,让其淡出历史舞台,恰恰可以从源头堵死腐败漏洞。 “文章应时而著,制度因势而成。”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考量,“廉政账户”顺势而建,因势而撤。如果说设立“廉政账户”为党员干部上交无法退回或不便退回的礼金建立了一个“绿色通道”,那么撤销“廉政账户”就是使党员干部勇于当面拒贿的“有利武器”,让“假清廉”无处藏身,使贪腐之路彻底堵死,党员干部只要心存歹念受了贿,意味着无回头路可走,无后悔药可吃,只能接受处理。因此,对广大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来说,一定要消除“面子过不去”“怕伤感情”心理,打消违纪违法行为侥幸心理,丢掉幻想,理直气壮“当面拒收”礼品礼金,将腐败拒之门外,自觉提高廉洁自律要求,要以“两袖清风去”“片叶不沾身”的操守,引领恪守规则的世风,在全社会形成“不能送”“不能收”的共识。(祁东县纪委监委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