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廉评:心无百姓枉为“官”
2019/9/17 8:29:49 来源:祁东纪检监察网 作者:祁纪 录入:祁纪
最近,笔者观看了祁东渔鼓《两个蒿子粑》,它讲述的是清朝大臣陈大受廉政爱民的故事。 陈大受,湖南祁阳县(今祁东金桥镇)人,出身贫寒,因此深知百姓疾苦,任安徽、江苏巡抚时,正值荒年,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以槐树叶、观音土为食。他劳心积虑,采取开官仓、贷社谷、向外省购粮、阻截漕米等帮助百姓度过灾荒。在任安徽巡按时,因饥荒盗贼蜂起,逮捕60多人,经审讯均为一些饥民,他深表同情,将他们全部予以释放。他重视农业生产,在安徽推广一种耐旱的水稻,切实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生存问题。 陈大受出将入相,体恤民情,任内勤政爱民,所到之处,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民受其惠,无私清廉,誉为“惜民”“清节”宰相,任宰相时曾为百姓疾苦而哭泣,一代名相,令世人景仰。 心无百姓莫为“官”,由古观今,当前有的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执行党的惠民政策不主动、不到位、打折扣,经常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有的干部官僚作风十足,从来不愿深入基层,对基层情况不熟悉,对群众工作不了解;有的干部缺乏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对待群众诉求“踢皮球”、不作为,对老百姓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围难漠不关心。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缺乏对老百姓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担当。 解决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彻底清除头脑中的“官本位”等封建思想的影响,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深情对待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的各级领导干部,应铭记自己作为人民公仆的身份,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的实事好事,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