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廉评:当好“三个”表率 让清明更“清明”
2018/4/3 8:51:51 来源:祁东风纪网 作者:祁纪 录入:祁纪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按照风俗,人们都要上坟扫墓,祭拜逝去的先人,表达虔诚的哀思。 清明祭扫,本意是抚远追惜,感恩先辈。寄托哀思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有人却不怀好意,借清明节之机来联络与领导干部之间的感情,甚至发展到违纪违法的程度,让清明祭祀活动变了味儿。有的人为了和在外的领导干部搞好关系,借领导干部归乡祭祖之际为其公款开房,甚至送上红包礼金,有的借祭扫之机搞隐秘聚会、违规吃喝宴请,有的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在祭扫活动中铺张浪费……这些做法不仅背离了扫墓的初心,玷污了节日的“清明”,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使得清明祭扫在某种程度上“越扫越浑浊、越祭越变味”。要让清明祭扫回归本意,还清明以“清明”,让清明更“清明”,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好“三个”表率。 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清明节和其他节日一样,也是人情异化的敏感期、“四风”侵袭的高发期,是党员干部易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关键节点”。近几年,虽然“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然而,一些别有用心者也以“人情”为借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让歪风邪气不断侵袭着节日的“清明”。清明将至,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绷紧廉洁过节这根弦,从“四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明底线、守规矩,常警醒、严自律,恪守党纪党规、敬畏法律利器,不干不廉之事,不接不廉之礼,带头做好清明时节的“清廉人”。 做文明祭扫的表率。给逝去的亲人烧纸“传物”,是一些地方的风俗,在情理之中。然而,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祭奠活动却渐渐的跑了“调”,变了“味”,走了“样”,离了“谱”,背离了“清清明明”过清明的宗旨。除了香火、蜡烛、鞭炮,五花八门的纸质祭品也“与时俱进”了,比如电视机、手机、电脑、汽车等层出不穷,有的甚至烧纸“美女”、纸“二奶”等,总之是人间所见,冥品尽有。用这些充斥着低俗陋习的方式祭奠先人,有违当代文明,实际上也是对逝者的不敬。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做文明祭拜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大力倡导鲜花祭扫、植树祭故人、经典诵读等“低碳”文明祭扫方式,为传统的清明节增添时代的气息,让清明节真正文明起来。 做崇尚科学的表率。清明时节,大家会通过不同的祭奠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纪念和追思,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往“信鬼神”的那些愚昧之举渐行渐远。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信鬼神不信马列”者屡见不鲜,依然在祭祖时大搞特稿封建迷信那一套,请风水先生或所谓的“大师”通过“吹拉弹唱”等,希望自己的祖坟上“裂口子”“冒青烟”,保佑升官发财。这些行为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完全丧失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坚定理想信念,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思维提高自己,做有崇高信仰的合格党员。 党风正则民风淳。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肩负起引领社会“正能量”的责任和塑造良好社会生态的义务。在清明时节,一定要做到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形象“清明”,在带头清正廉洁、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上做出表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清明更“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