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廉评:坚决打通纪律落地“最后一公里”
2019/3/14 11:15:57 来源:祁东纪检监察网 作者:祁纪 录入:祁纪
2月28日,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县人社局、县城管大队执行纪律处分决定不到位的案例。(中国纪检监察报3月6日)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从群众身边的腐败抓起,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高压态势,一举取得反腐斗争决定性成果。据媒体报道,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166.7万件、处分党员干部62.1万人,正风反腐成绩喜人,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个别地方和部门在执行处分决定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缩水”“走样”,有的处分宣布送达不及时、范围不合规,该宣布的没有公开宣布;有的待遇调整落实有偏差,职级工资档次该降的没降,甚至还违规晋升;有的年度考核相关事宜未按规定执行,违纪者考核照过、奖金照发、先进照评、岗位照旧等“打白条”“打折扣”现象时有发生,纪律审查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烂尾工程”,纪律处分沦为“一纸空文”,党纪法规也成为了个别干部眼中的“纸老虎”、“稻草人”。 众所周知,党纪政务处分,是对一个党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党纪或违法失职行为采取的一种处罚手段,目的是让受处分人警醒,不使其往更危险的地方“滑”下去,同时也让其他人受到教育,别再犯同类错误。而一旦执行纪律处分打了“白条”,违纪者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惩戒作用就会“打水漂”,必然损害纪律的严肃性,甚至是对违纪行为的默许和纵容,由此带来的“破窗效应”更是反腐败、强作风的制肘,长此以往,危害不容小觑。 处分决定执行之所以出现“打白条”现象,其原因是多主面的,一是一些单位党组织和主要领导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担当;二是制度不完善,让一些人有空可钻;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失之于经常性监督管理;四是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人社、财政、公检法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但是,无论何种原因,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打白条”,其本质是执纪不严,反映出个别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执行组织纪律上敷衍了事,大打折扣,本身就是一种失职行为,是一种违纪行为。 纪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坚决不允许执行纪律处分“打白条”“打折扣”“搞变通”。全面及时、不折不扣地执行纪律处分决定,打通纪律落地“最后一公里”,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从高度维护纪律法规权威性、严肃性出发,擦亮监督之眼、扬起问责之鞭,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以强力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拧紧管党治党的责任螺丝。同时要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形成上下联动、内外衔接、左右协调的监督执纪“闭环效应”,并适时地对纪律处分执行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每个处分决定都执行到位,坚决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