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2019/5/6 10:21:2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祁纪 录入:祁纪
在德国特里尔,人们在参观马克思雕像。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5月5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诞辰。作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近日,本报记者就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如何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陈曙光进行了专访。 马克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导师,也是人格导师 记者: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对马克思的一生做出高度评价。一个人,只有拥有伟大的人格才能创造伟大的成就。您认为,广大党员干部可以从马克思的人生选择和高尚品格中学习借鉴到什么? 陈曙光:党员干部应当学习马克思矢志不渝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精神,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这是马克思一生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个信念在他17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那时他写了一篇论文叫《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其中的一段话影响着他整个一生: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到那个时候,我们所享受到的就不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而且它会永远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流下热泪。事实上,从24岁到去世,马克思一直坚守并献身于他的这一理想信念,即便是面临穷困潦倒的生活处境,也没有为利益而改变初心,没有一边利用资本主义体制和国家机器大肆捞取好处,一边又批判资本主义。因此,马克思的高尚人格和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景仰。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人格操守的高度评价。今天,也许没有多少人能读完马克思的全部著作,达到马克思的思想高度,可又有多少人能达到马克思的人格高度?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导师,也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导师。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仅应该信仰马克思主义,也应当努力成为像马克思那样人格高尚的人。 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记者: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坚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陈曙光:“坚持”与“发展”相结合,既不丢“老祖宗”,又敢于“讲新话”。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而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但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时代的真理,不是终极真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特定时代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它又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则,就没有生机活力了。所以我们又不能只讲“老祖宗”,而要敢于结合新的实际“讲新话”,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它的后继者的不断发展而永葆青春。 中国共产党诞生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坚持”与“发展”相结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记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陈曙光:这个原创性贡献,我们可以从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角度来梳理,也可以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个角度来梳理。我这里主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角度做一简单概括。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的内在逻辑,从本质论的高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关于社会主义构成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命题,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整合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创造性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关于社会主义保障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全保障”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军事保障”上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在“国际环境”上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开辟了党的军事学说的新境界。 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上述方面仅是列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记者:今天我们缅怀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陈曙光:今天我们缅怀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彰显改造世界的理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因此,党员干部不仅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还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实践者。党员干部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拿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本报记者 王雅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