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岭村“变形记”—— 祁东县纪委驻大兴岭村帮扶脱贫纪实
2019/6/24 9:26:09   来源:祁东纪检监察网  作者:祁纪  录入:祁纪  

    宽阔的水泥路、崭新的安置房、气派的村部大楼、漂亮的休闲广场……初夏时节,行走于祁东县过水坪镇大兴岭村,处处洋溢着温暖的气息。说起大兴岭村的华丽蜕变,村里人异口同声地说:“这一切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县纪委等单位的‘精准扶贫’,自从有了扶贫工作队,来了个‘纪委扶贫书记’,我们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偏远的贫困山村蜕变成了邻村羡慕的美丽乡村。”

    旧貌换新颜  百姓乐开颜

    2017年4月,以祁东县纪委为牵头单位,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为成员单位,县安监局为后盾单位组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式联点驻村帮扶过水坪镇大兴岭村。县纪委原常委谭旭阳担任大兴岭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并兼任大兴岭村“第一书记”,他因此离开了纪委的“案头”,奔向了大兴岭村的“田头”。

    大兴岭村是过水坪镇一个偏远山村,也是祁东县55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有38个自然组736户2286人,其中贫困户98户354人。自然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当地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瓶颈”。

    道路坑坑洼洼、村部破破烂烂、居民房低矮简陋、生活垃圾遍地可见;老百姓怨声载道,村干部们个个无精打采,对如何脱贫致富无从下手。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谭旭阳现在回忆起当时看到大兴岭村的落后情景还是感到相当震惊。 

    为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工作队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村干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村民找人办事只有四处奔跑。在与村“两委”班子交换意见后,工作队认为,建一座新村部迫在眉睫。说干就干!经过工作队多方努力奔走协调,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建成的新村部已经竣工,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医务室等等,一应俱全,村民在这里可以得到一条龙服务;村部广场干净宽敞,视野开阔,各类健身器材一字排开,成为老人、小孩休闲的好去处。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一年到头喝脏水。”村民日常跟工作队唠叨得最多的就是路和水。因为缺水和交通闭塞,找不到“出路”的村民人心越来越散,年轻人只想外出打工谋生,留守家中的大多年老体弱多病,他们只能靠加工些传统竹产品换取日常生活费,年收入少得可怜,因交通不便,手工产品外运只能借靠人力,效率极低,导致村民积贫积弱,陷入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

    为解决村民生存发展“出路”的燃眉之急,工作队在大兴岭村实施了路、水、电、讯、住房和环境改善六大扶贫惠民工程。两年来,全村共投入扶贫资金1100多万元,新修村级公路10.16公里,其中硬化7.16公里;新建储水池9处,铺设水管9.58公里;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安装变压器5台;电信光缆进村到组; 21户50人集中搬进了新家,实现了“安居梦”;关闭养殖场3处,村民饮用水源地黄马塘水库及其源头得到有效保护。

    “再也不用一出门就在泥巴里趟了,编的竹扫帚也不用自己扛出去了,现在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哗啦啦从龙头里流出来,感觉口袋里充实了,生活也越过越有滋有味了。”走访途中,一对正在自家院子编竹子的老夫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民办实事  温暖进农家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好干部,我没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还可以挺直身子走路,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贫困户王刚细数家中的变化,回忆起扶贫干部帮扶自己的点点滴滴,不禁落下了泪水。王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腿疾不能正常行走,加之妻子是残疾人,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三个未成年的子女需要抚养,生活几乎到了崩溃边缘。2017年,扶贫工作队进驻后,不仅让他享受易地搬迁扶贫政策,还联系医院帮他手术,前后报销减免医药费12万余元,三个孩子也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

    帮扶干部、县纪委书记杨宏发,县纪委副书记陈玲、钱青为解决贫困户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多次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祁东分院沟通协调,与其签订了医疗扶贫协议书,两年来为12个贫困对象看病减免医药费30多万元,让贫困户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在贫困户住院期间,他们还屡次去医院看望,关心病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驻村工作队队长谭旭阳为修好清水塘至云仙观一条水泥硬化路,不少于20次到村民王喜生家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其感恩支持扶贫工作。

    帮扶干部、县纪委常委周平协调县残联给自己的帮扶对象——耳聋的66岁老人张解成赠送了一副助听器,让他再次进入“有声”世界;贫困户龙冲秀房屋屋顶漏水,他带领人员进行修补防漏;贫困户张文凤年幼丧父,其母患有精神病,他每月定期到学校去看望,嘘寒问暖,让她感到有家的温暖,为培养她自强自立的品性,还帮她联系一家洗车店做暑假工,锻炼她适应社会的能力。

    帮扶干部、县纪委常委李云志看见帮扶对象程得明家里缺少家具,便主动掏钱购买了一套家具送过去,得知其在油茶垦复中划伤了手,还专门买来电锯送给他。

    帮扶干部、县卫计局副局长彭海荣为20多年行走不便的村民蒋金良送上一副轮椅,蒋金良感激至深。

    帮扶工作队员邹旭为走访贫困户,骑坏了一辆摩托车,山路崎岖,还差点发生事故。

    ……

    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让贫困户感受着春天般的温暖,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村民中口口相传,受到交口称赞。

    扶贫先扶志  产业助民富

    “我们想把自己的安置房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在贫困户都期盼着搬进舒适的集中安置房之际,大兴岭村村民王会林和周建国主动放弃了分配给自己的安置房。王会林有视力二等残疾,常年在外以收废品为生,周建国以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养育上小学的女儿。“人穷志不穷”,他们看着驻村工作队无私地帮助村民脱贫,受到感染,从心里升华出“自己动身,丰衣足食”的想法,把这些好政策留给比自己更有需要的人,于是便有了这段流传当地的“让房”佳话。

    “扶贫先扶志,只有贫困户从内心深处想脱贫致富,扶贫才能有成效。”驻村工作队队长谭旭阳如是说。

    扶贫不是只给钱给物,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少产业支撑,难以持续脱贫。祁东县纪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村民实际,确定了产业扶贫方向,以油茶、光伏发电扶贫为主,建立生态农业合作社,帮助村民增收。

    为此,工作队在帮扶78户118人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又帮助贫困户与青蓝庄园生态公司签订入股合同,参与公司分红增加收入。对贫困户垦复山区老油茶林的,按照每亩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全村垦复油茶林380亩为贫困户增收近20万元,让贫困户的荷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帮助建成光伏发电站一座,每年光伏发电4万多度,为村集体产生近4万元的收益。

    同时,工作队还积极组织贫困户参加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致富能力。根据大兴岭村旅游资源大有潜力的实际,工作队又将目光放到了旅游扶贫上,在挂榜山生态旅游项目上做好了初步设施和规划,已初见成效。

    经过两年努力,大兴岭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已有93户343人脱贫,剩下5户11人计划2019年脱贫。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已脱贫人员无一人返贫。现在的大兴岭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了,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庄宜居、乡风文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帮扶下,大兴岭村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蜕变”。

版权所有:中共祁东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祁东县监察委员会
地址:湖南省祁东县县委大院 湘ICP备2020021197号-1